理论学习

限时训练怎样做才更有效

时间:2023-11-18 点击:

所谓限时训练,就是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作业任务。限时训练的基本思想来源于把平时的练习当做考试,目标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或检验。实践证明,把限时训练与考试的应试能力培养相结合,来进行平时作业限时训练,久而久之,解题速度及应试能力会有所提高。

一、教师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

1、时机的选择。什么情况下进行限时训练呢?教师可以在上课刚开始的时候或者下课前最后的时候,这时候的限时训练,边缘时间得到很有效的利用。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学习任务,随时可以进行专项的训练。比如一套卷子的选择题在15钟内完成,看得分率。或者最后二道大题在20分钟完成等。只要有限时的意识,效率就会变高。点塔七层,不如暗处一灯。限时训练如果能结合专题训练,针对性更强,效果会更好。

2、时间的选择。限时训练时间可以很短,比如5-10分钟,也可以是一个番茄时间25分钟,不易过长。限时训练要限时(10分钟)、专项(针对性)、持续(每次时间不长,每天都要进行),达到重点突破的效果。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课进行30分钟的限时训练,15分钟的讲评,效果也很好。

3、题目的选题。限时训练虽然有不少好处,比如增强学习的效率、锻炼考试的心态等,当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,不宜处处限时训练。比如做题时,如果限时训练,大家就会以的高分为目的,有些题目较难,因需要深入思考、需要时间而放弃,这样往往不能深度学习。因此,限时训练的习题是不宜用现成的资料,而是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自编试题。 限时训练是学科组内所有老师智慧的结晶,需要对典型题、重点题、难点题进行精挑细选后制卷而成。

二、学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

1、端正态度。限时训练课不是自习课,也不是普通的作业课。我们应该用对考试的态度去做限时训练。在限时训练课上,不讲话,不抄答案,不翻书。在写完一科的限时训练后,不写其他科的作业或者发呆,可以反思总结,可以做相关练习,可以预习新课。

2、心无旁骛。拿到练习立马进入写题状态,沉浸在试题中,无论旁边有什么声响,只管埋头写自己的。做题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,尽管有时写不完,起码认真做了几道。

3、把握时间。限时训练的“限时”十分重要。我们不可为了速度而不仔细看题、随便做题;也不可为了正确率而放慢做题的速度。应兼顾速度与正确率,在较快时间内准确地解答。这才不会失去限时训练“限时”的意义。

4、独立完成。一旦遇到自己不会的题目,也不要立刻与别人讨论,因为这样会浪费很多限时训练的时间。写题一定要自己认真完成,抄袭毫无意义。

5、总结反思。做完题目后,一定要及时对答案,对完答案反思自己当时为什么做错,哪个知识点被自己遗漏了,将错题摘抄到自己的错题本,过几天再试做,看看自己有没有真正掌握,以免下次再错。还要分清哪些是知识型题目,哪些是能力型题目。知识型题目,应回归课本,总结整理知识点。能力型题目,应总结做题方法和技巧,并勤于使用与复习,做到熟能生巧。

总之,与传统的练习相比,限时训更加具有针对性,且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训练效率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水滴可以石穿,通过长时间的积累,孩子们一定会飞得更高。



通 讯 员:周  苹

编审人员:刘思洲

责任处室:教学评价中心